个体户不用报税?个体户到底要不要报税!

详情
个体户绝对不是“不用报税”!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,个体户同样需要依法履行纳税申报义务。
个体户在税收管理上确实有一些特殊性和优惠政策,但这绝不等于免税或不用申报。 大多数认为个体户认为不用报税是因为注册领取到营业执照后,没有做税务登记,也就是税局没有个体户的信息,所以没有核定需要申报的税种,长时间未做税务登记,是给自己埋下一颗定时炸弹!
• 法律要求: 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》等相关法律法规,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、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(包括个体工商户),都是纳税人,有依法纳税的义务。 • 申报义务: 无论是否需要实际缴纳税款,个体户通常都需要按期进行纳税申报。这是向税务机关报告经营情况和履行纳税义务的必要程序。
•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: • 对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元(季度销售额不超过30万元)的小规模纳税人(包括大部分个体户),免征增值税。 • 关键点: 免征不等于不申报! 即使当月/当季销售额未超过免税标准,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(通常是月度或季度结束后)进行零申报(即申报销售额为0或未超免税额度,应纳税额为0)。 • 个人所得税(经营所得): • 个体户的经营所得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(按经营所得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计算)。 • 征收方式: • 查账征收: 要求个体户设置账簿,根据实际收入和成本费用核算利润,据实申报纳税。需要较强的财务能力或聘请代账。 • 定期定额征收: 是核定征收的一种常见形式。税务机关直接核定个体户每月或每季的固定营业额(定额)。在这个定额内,通常直接按核定税额申报。需要实际开票额或经营额未超过定额: • 通常按定额申报缴税即可,手续相对简化。 • 如果实际开票额或经营额显著、持续超过定额,必须主动向税务机关报告,申请调整定额,否则会有补税和罚款风险。 • 如果偶尔单月开票额超过定额很多,比如接了个大单,也需要就超过部分据实申报。
• 城市维护建设税、教育费附加、地方教育附加: 这些是随增值税、消费税附征的。如果增值税免征,这些附加税费通常也一同免征。如果缴纳了增值税,就需要按比例缴纳。
• 罚款和滞纳金: 未按期申报或缴纳税款,税务机关会按日加收滞纳金(万分之五),并可能处以罚款(通常少缴税款50%以上5倍以下)。 • 影响信用: 税务违法行为会被记录在案,影响个人信用,可能影响贷款、招投标、出行等。 • 吊销执照: 严重的偷税漏税行为可能导致营业执照被吊销。 • 刑事责任: 数额巨大、情节特别严重的,可能构成逃税罪,承担刑事责任。
给个体户经营者的建议:
1. 主动咨询主管税务机关: 这是最可靠的方式。在办理营业执照后,务必及时到主管税务机关做税务登记信息确认。 2. 按时申报: 无论有无税款,务必在规定期限内(通常是月度或季度结束后15日内)完成纳税申报。现在大多可以通过电子税务局线上操作。 3. 保存好凭证: 进货发票、费用发票、销售记录等经营凭证要妥善保管。 4. 业务量增大时及时沟通: 如果生意变好,开票量或实际营业额持续超过定额,需要调整定额,避免风险。